实验做了不少,文献啃了一堆,导师却还是说“创新点不足”?绞尽脑汁也还没找到博士论文的创新点?可能是创新的方向没找准。六个核心的思维天源国际,帮你找准创新的方向,顺利挖到想要的创新点。
一、什么才算博士论文的创新
博士论文的创新,在于理论层面的突破。这不同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或者某个技术环节的优化。什么样的创新才算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 这是动笔前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1.1 界定好范围
创新是特定研究范围或视角内实现的“首次”探索或“突破性”进展。没有明确的边界,“创新”就无从谈起。
1.2 过程要体现
创新也要体现在严谨的研究探索过程中。可以系统性地研究前人未曾深入涉足的问题,或者提出全新的理论见解。
展开剩余72%1.3 结果得呈现天源国际
创新后的最终研究成果需要落脚在研究对象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独创性、或者结论/理论的突破性上,对原有知识体系要有实质性的贡献。
了解了什么才算是博士论文的创新,那么,应该怎样挖掘博士论文的创新点呢?
二、六大核心思维找创新点
找创新点的六大核心思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已经有的研究中找到创新,第二部分是日常怎么找到创新的idea。
2.1 如何在已有研究中找到创新
一,可以考虑跨界“嫁接”。将A领域成熟有效的理论或方法,“移植”到B领域这片待开垦的土壤。例如,将物理学中的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分析社会网络演化,或将认知心理学的模型引入经济学决策研究。关键在于找到跨领域之间的深层关联。
二,挑战并修改研究假设。大胆审视经典理论,看看能不能挑战并且修改它的核心假设条件。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原来理论/模型的假设(如完全理性、信息对称、无摩擦环境等)往往过于理想。引入更贴近现实的新变量(如有限理性、制度约束、环境成本、行为偏好等),经常能够找到新的切入点,催生新的理论框架。
三,融合不同的要素。将不同领域看似不相关的核心概念或者理论机制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与连接。例如,将演化生物学的“选择-变异-遗传”机制和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融合,或者将网络科学的分析工具与传播学理论结合,解释新的现象规律。
2.2 日常中怎么样找到创新idea
一,深耕文献,跳出关键词“牢笼”。只依赖电子数据库的精准检索很难发掘到新的内容。可以泡在图书馆,阅读跟自身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纸质版。泛读的力量常被低估,不期而遇的跨领域文章有可能是灵感金矿。随身携带“灵感笔记本”,随时记录闪现的念头、疑问和可能的联系。
二,善用网络,进行追踪。在获得初步启发后,再利用学术数据库和论坛进行主题聚焦式的搜索和追踪。边读边思边记录,将电子文献的便捷转化为深度思考的养分,及时整理到灵感本或电子文档中,并注明启发点和潜在用途。
三,持续积累,将idea变成文章。灵感本上的火花是种子。定期回顾梳理,成熟的思路立刻动手写成小论文初稿。关键在于行动,不必追求一鸣惊人。先投出去,获得同行评议(即使是建设性批评)和发表的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推动自己坚持创新。
掌握“嫁接”、“重塑”、“融合”三大思维工具,辅以扎实的文献功底和持续的灵感积累天源国际,你就能精准定位并有力论证你的创新点啦。
发布于:广东省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